切断机是涤纶短纤维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加工设施,用于对涤纶纤维束进行切断,进而得到涤纶短纤维。切断机的工作原理为:把涤纶纤维束围绕在切断机的刀盘外边缘,当多层的涤纶纤维束挤压形成一定的厚度后,再通过压轮对刀盘对围绕在刀盘外边缘的涤纶纤维束做挤压,使得涤纶纤维束被刀盘切断,并得到涤纶短纤维。
现有的切断过程中,由于涤纶纤维束在输送过程中,其线束密度呈中间高上下两侧低的分布规律,进而使围绕在刀盘外边缘的涤纶纤维束的厚度呈中间厚上下两侧薄的分布状态,即厚度分布不均匀,导致压轮无法对上下两侧的涤纶纤维束做挤压,刀盘无法对上下两侧的涤纶纤维束进行切割,进而使刀盘外边缘产生积棉。积棉会促进影响切割机的运作,因而工人需要定期积棉进行清理,降低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存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积棉产生、提升工作效率的涤纶短纤维切断机。
涤纶短纤维切断机,包括有刀盘、压轮以及接棉桶,所述刀盘转动设置于所述接棉桶上开口,所述压轮设置于所述刀盘外侧,所述刀盘包括有上转台、下转台以及设置于所述上转台和下转台之间的若干刀片;所述上转台的侧面和下转台的侧面均为光滑斜面结构,所述上转台的侧面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下转台的侧面从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接棉桶下开口与一送料管侧面连通,所述送料管一端设置有鼓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上转台的侧面和下转台的侧面均为光滑斜面结构,能对涤纶纤维束 上下两侧进行聚拢,进而提高涤纶纤维束上下两侧的线束密度,使分涤纶纤维束的线速密度均匀分布,围绕在刀盘外边缘的涤纶纤维束的厚度分布均匀,压轮能对全部涤纶纤维束做挤压,刀盘能对全部涤纶纤维束进行切割,减少了积棉的产生;(2)鼓风机吹出强风,不仅能对涤纶短纤维进行送料,还能使接棉桶内产生负压,空气从刀片之间进入接棉桶,进而带动残余在刀盘上的涤纶短纤维进入接棉桶,进一步减少了积棉的产生。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涤纶短纤维切断机,包括有刀盘10、压轮20以及接棉桶30,刀盘10转动设置于接棉桶30上开口,压轮20设置于刀盘10外侧,刀盘10包括有上转台11、下转台12以及设置于上转台11和下转台12之间的若干刀片13。
上转台11的侧面111和下转台12的侧面121均为光滑斜面结构,上转台11的侧面111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下转台12的侧面121从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
本实施例中,上转台11的侧面111和下转台12的侧面121能对涤纶纤维束 上下两侧进行聚拢,进而提高涤纶纤维束上下两侧的线束密度,使分涤纶纤维束的线速密度均匀分布,围绕在刀盘10外边缘的涤纶纤维束的厚度分布均匀,压轮20能对全部涤纶纤维束做挤压,刀盘10能对全部涤纶纤维束进行切割,减少了积棉的产生。
接棉桶30下开口与一送料管40侧面连通,送料管40一端设置有鼓风机41。
鼓风机41吹出强风,不仅能对涤纶短纤维进行送料,还能使接棉桶30内产生负压,空气从刀片13之间进入接棉桶30,进而带动残余在刀盘10上的涤纶短纤维进入接棉桶30,进一步减少了积棉的产生。
接棉桶30侧面设置有观察窗31。其中,工人可以通过观察窗31观测接棉桶30内部是不是真的存在涤纶短纤维堆积,进而及时进行清理。
接棉桶30底面为漏斗状结构,接棉桶30底面设置有振动器32。振动器32能够使堆积在接棉桶30底部的涤纶短纤维快速进入送料管40内。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