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工”是背驼式AGV、无人地牛、无人叉车;“检验工”是AI融合工业相机;“仓库管理员”是5G智能系统……
你能想象得到吗,这样一家科幻色彩浓厚的企业,竟然是一家历史超过70年的老厂?
成功运用5G+工业网络技术,让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从“制造”到“智造”,成为辽宁省首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和辽宁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名片。
当今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东北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格局,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本溪工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溪工具”)是一家7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专注于双金属带状锯条的生产与销售,其产品产量是全国同类工厂中的第二名,产品远销全球各地。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工业制造企业,由于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差异化,各产线之间有着数据互通、物料运输的众多问题,且由于地域及经济因素,招工困难慢慢的变成了东北传统制造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是就此“老去”,还是涅槃新生?本溪工具毅然选择联合辽宁移动,开展基于“智改、数转、网联”的数字化转型工作。
为解决离散工厂众多生产环节的统一调度管理问题,本溪工具围绕个性化的生产环境创新开展MES系统的开发,逐渐实现了常规环节自动排产、个性化环节辅助决策的能力。
老问题解决后,新问题又出现了——MES系统对于各生产环节的数据采集精度及控制反馈效率要求极高,数据采集又成了生产环节中的新痛点。
辽宁移动基于本溪工具对于数据回传的实际的需求,并考虑本溪工具由于厂房扩建导致网络接入位置变化要重新网络布线G数据采集的新传输方式,先后引入工业级5G网关、边缘MEC服务器,通过5G无线网络回传的方式打破原有有线网络调整受限的壁垒,一次性解决了本溪工具长久的网络接入需求,让企业体验了一次花小钱办大事的5G转型感受。
本溪工具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工厂,各个生产环节的工艺差距很大,无法流水线作业,同时环节之间有必要进行物料转运,过去的生产模式大多是人员复用,但是随着工厂数字化能力提升,人员数量不断下降,“谁来干活”的问题随之而来。
为解决此问题,辽宁移动带领本溪工信局和本溪工具共同前往中兴滨江工厂,参观“用5G制造5G”的智能化工厂案例,实地感受数智化对公司发展的改变,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与本溪工具实际生产困难的结合,提出更为匹配的信息化方案。
通过历时1年的需求深耕及方案优化,辽宁移动聚焦打造更符合本溪工具实际的无人转运方案,分别选择了背驼式AGV、无人地牛、无人叉车等多种5G无人运输产品,在跨环节物料转运、生产工具保养、科学仓库管理多个领域开展“以机器换人工”,并通过辽宁移动IDC机房边缘云进行部署,实现了高可靠的云化存储及调度。
无人运输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半成品库的智能化改造又打破了原有物料随意堆放调度效率低、无法先入库就先出库的问题,库存成本也得到非常明显压降。
人工问题解决了,质量上的问题又成了拦路虎——在传统质检模式中,本溪工具两名质检员需要轮巡检查32条产线,使用游标卡尺做测量,效率和精准度都相对有限,存在次品发货被退的风险。而随着本溪工具产品营销售卖路径不断拓宽,海外订单量激增,这种相对落后的方式,让风险成倍加大——成品质量上的问题不仅影响客户满意程度,一旦退货过多还会极度影响运输成本。
辽宁移动公司聚焦成品质量上的问题,协助本溪工具持续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一开始,技术人员着手用AI融合工业相机的办法来进行解决,但是由于产品误差要求十分严苛,工业相机很难进行相对有效的数据采集。经过苦心钻研和测算,技术人员提出了通过光源投影进行图像放大后再采集的提议,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一困难。而在此基础之上,辽宁移动通过“本地服务器+移动云”对质检数据来进行双重备份,确保可实时检测、可后续追溯的质检能力。
在辽宁移动的帮助下,本溪工具通过基于5G的“智改数转网联”工作开展,成功打破了“数据溯源能力弱”“货物周转不透明”“经营成本一直上升”“生产效率低下”四大核心难题。本溪工具获得辽宁省首个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省级数字化工厂、世界5G大会三等奖、ICT中国“创新先锋”、5G绽放杯优秀奖多个荣誉,获得数字化转型补贴150余万元,成为了本溪地区乃至辽宁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名片。
目前,通过转型过程中的能力和经验积累,本溪工具已经不满足于“自我改造”,而是慢慢的开始“方案输出”,公司成熟的转型场景,慢慢的变成了众多省内企业现场参观的实训基地,引导它们走上转型创新之路。通过“传经送宝”,本溪工具甚至还增加了新的业务收入来源。
经过“数智”赋能,本溪工具从原本只是采购信息化服务的传统中小企业,一跃成为辽宁移动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战略生态合作伙伴。当老厂遇上5G,新的“化学反应”,正在不断催生。(宋思铭 唐云龙)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